新闻中心

·【新华网】苏华:高校赋能企业“疫后”复工复产的五个维

发布者:四川现代教育集团 发布时间:2020-05-19 08:30 阅读:

苏华:高校赋能企业“疫后”复工复产的五个维度

记者跑新闻    68.4万 · 1天前

编者按:2020年全国两会,料将是一场极不平凡的“讨论决议会”,也必将载入史册。自去年底以来,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的秩序,在商讨、审议、决议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中国经济的“下半场”怎么走,如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从而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也将是两会舆论场的重中之重。2020全国两会即将开启,记者播新闻将连续刊发各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

伴随新冠疫情的有序遏制,国家也开启了全国企业复工复产,各类学校复课复学纷纷按下“快进键”。

然而,因受疫情严重影响,导致与过往同期相比,企业用工短缺,复工复产困难有加, 面对这一窘迫而现实的特殊问题,作为保障对社会人才供给、拥有数百万人才储备、推动企事业单位全速运转的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当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和办学优势担负起人才供给的历史责任,做好今年应往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激活校企供需链,奋力打好组合拳,无疑成为当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件政治和民生大事。

为根本解决企业所遇难题,职业院校需从五个维度赋能企业复工复产、助推学生毕业就业工作。

一是树立大学生正确就业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国家大数据显示,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给高校带来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如何破解当下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人需求难的双重社会压力,国务院办公厅于3月20日下发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出台了扩大研究生和专升本比例,政府大规模减税降费、援企稳岗,增强企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等一系列稳增长、稳就业措施,这对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注入了无尽的新机遇和内驱力。事实上,解决好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难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大问题。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受全球性新冠疫情影响,兼之中美贸易摩擦,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订单减少、生产受冲击,毕业生出国(境)留学深造比例降低,国内一些“孱弱”的小微企业免不了关、停、并、转,系列问题导致企业岗位需求随之减少,这对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无一不说是一场大考。同时,部分毕业生低不就、高不成,就业期望值不对称市场需求,就业期望值较高,赴基层、到农村地区、到贫困地区和二三四线城市工作意愿不强等等现象的出现,使得就业问题难度增大。

解决此类问题,尤需高校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和治理体系,科学设置高校学科及专业,有效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做好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工作与幸福同国家的需求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树立大学生新时代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价值观、劳动观,并将其渗透到课程思政之中加以教育。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正能量引导,鼓励学生发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传统精神,从基础做起,从地方做起,先就业再创业,边工作边创业,积极融入社会,投身企业和社区,为减少家庭负担,助力复工复产、提振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二是引导大学生在机遇和挑战中寻求“生路”。2020年对众多毕业生来说虽会面临诸多困惑与挑战,是一个不容易的就业季,但老师和家长们也要引导大学生辩证看到挑战里蕴含着的新机遇,学会转危为机,抢抓机遇。首先要看到经济下行衍生出的一些新业态,譬如互联网营销、在线产业等均富含潜力;其次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相对稀疏地区,农村地区等,其发展优势与空间凸显;再次高科技行业尤其是医疗行业、公共卫生健康行业、康养行业等机遇并存。这就需要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能力,平衡就业心态和价值取向,理性确定职业定位和职业目标。身临疫情,变压力为动力,在现实的“危”与“机”中寻找光明机遇奋力搏击,度过难关。如此,相信每个人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优品土壤。

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020届建筑工程系毕业生刘烈琴同学,疫情期间通过“云招聘”,有幸被四川中铧正鑫路桥有限公司录用。公司复工复产后,刘烈琴成为了一名施工员、资料员实习生。“我现奔波于雷波县沙陀、西宁、罗山溪乡、桂花乡、烂坝子乡水毁路面整治工程项目部,公司包吃包住,月薪2000多,等转正后每月大概4000-5000元。虽然工作辛苦,风里来雨里去,但在今年就业艰难的境况下,我庆幸找到了这份工作,很知足,父母很放心。我会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路桥建设中。” 刘烈琴说。个案告诫大学生:只要肯奋斗,就会有光明。

三是政府搭台,校企唱戏。在各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大背景下,党委和政府的协调与指导作用是促进复工复产、校企共赢的重要保障。通过各级组织部、宣传部、共青团、教育主管部门、民营经济部门、人社部门、台港澳办、投促局、国资委等部门联合策划,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充分调集所辖领域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群策群力、齐心参与,实时发布人才需求岗位,供不同高校的大专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不同学历层次人才对低、中、高端岗位选择,如互联网技术、产业金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以及一线应用型生产岗位需求的解决,既为企业进口解围,也为高校毕业生出口打开大门,从而有效纾解校企双方的供需矛盾,这对稳就业、稳增长、提振经济迅速复苏大有裨益。

四是高校借助“云招聘”,打通校企人才供需大动脉。事实上,高校推送人才进企业,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既是发挥学校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办学功能,检验其人才培养方案落地、教学质量优劣的现实版试金石,也是直接关系到学校声誉传扬、后续生源质量、“双高”“双一流”建设等影响着高校的未来发展;更是高校做好“四个服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

在当前疫情防御尚不能放松警惕的特定背景下,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确保“学生进,企业接”工作顺利进行,他们在新冠疫情暴发不久便搭建了“校企合作复工复产”的组织机构,一方面利用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平台、利用各类通讯渠道和大数据平台,筛选省内外知名企业的求职信息,主动联系和对接用人单位,召开线上联席会议,互通校企供需信息,将意向企业的用人信息发布在学院就业网、就业APP、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上,确保就业信息准确迅速传输到毕业生中;另一方面,学校积极对接往日友好合作的全国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借助官网走进其人才需求平台和车间,了解岗位需求数量及人才接纳标准,然后将各方企业用工和招聘信息梳理后反馈给各系部辅导员与学生,充分做细做实学生应聘前期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学校也邀请各家企业登录学校和系部网站,走进学校云平台,了解众多毕业生专业知识、技能技术、品德修养、学业成绩等系列重要信息,然后校企共商可行性实施方案,再由学校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以视频方式,开展“云招聘”服务活动:企业专员透过视频“面试”学生,学生充分展示个人素质并答辩,双方互交流,寻求共需点,合适就签约。 最终达成企业招人,学校送人的共同愿望,从而合力做好顶岗实习与毕业就业的有机衔接,实现企业稳复工,学生稳就业的良好政治与社会生态。通过这些有效途径好大胆尝试,如今该校就业率已近52.67%,收到了较好效果。

五是助力企业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在这场毕业生就业难,企业复工复产难的挑战中,大学,尤其是“双一流”大学,要充分利用科技园、实验室等科研条件和学科设置,搭建起高校与企业、与社会交互沟通的桥梁,借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的利好政策和大学自身科研优势,主动走进企业,对接需求,与企业科研人员一道,通过横向课题研究,大力开展产、学、研互利合作,精准促进高校专利成果在企业的成功转化,帮助企业进行新技术挖掘和新产品开发,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硬核。解决企业发展中受制约的层层困难和束缚,做好产品迭代升级,员工观念实时更新,使企业复工复产后顺利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大局面,而非一复工便停产的尴尬境地。

在企业复工复产之后,企业也要与高校主动“联姻”结对,打造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共同体。一方面高校科研人员可携带技术、主动作为,对企业高中端人才开展多渠道理论与实践培训,不断增强企业造血功能,激活企业内生潜力和动能;另一方面高校要针对合作企业的人才、专业与产品需求,更新学校专业、课程与教材设置,校企双方可通过“订单式”培养方式,精准解决企业用工和高校毕业生输出就业的双向难题。(苏华/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