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由德阳市教育局主办、德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德阳外国语学校协办的“生成式大模型赋能教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在德阳外国语学校大学术厅举行。德阳市教科所负责人李源院长主持并致辞。
本次培训采用了现场培训和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共有数千人参加了本次培训,近500人参加了现场培训。德阳市教科所李东副院长、罗士儒所长、德阳外国语学校校长贾磊,党委书记李贤中等领导亲临现场,共探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共绘德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智慧蓝图。
本次培训特邀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孟庆杰教授做客德阳。孟庆杰教授以“生成式大模型助力教育教学革命”为主题,围绕“大模型技术内核”“高效提示词应用”及“教学全场景赋能”三大维度展开系统讲解。
AI赋能 智启未来
技术解码:揭秘大模型技术内核
“这不是替代教师的黑科技,而是赋能教育的新引擎。”孟教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生成式大模型的运行机理。他指出:“大模型不是替代教师的工具,而是推动教育创新的催化剂。”通过对比DeepSeek、Kimi、文心一言等主流模型的技术特性,孟教授生动诠释了大模型在教育场景中的适配逻辑,并强调“人机协同”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模式。参训教师不仅理解了算法背后的技术原理,更建立起"人机协同"的辩证认知——AI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加速器,更是激活教育创新的催化剂。
工具拆解:解锁高效沟通密码
孟教授示范三段式提示词模板的构建技巧:“我是谁、我要干什么、我的要求是什么”。通过实操演练,告诉大家如何规避“指令模糊”“需求错位”等常见误区。让教师们体验到AI辅助备课的便捷——输入教学主题,十分钟即可生成完整的教案框架、PPT及微课脚本。
场景赋能:重构教学全流程
孟教授通过真实教学案例,完整展示了AI技术的创新应用场景,仅用十分钟和一句正确的提示语,通过运用匠邦、kimi、数字人等大模型生成教案、ppt、微课视频。展现Kimi代码生成、智能批改等12个教学场景解决方案,并分享了30个大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和实操。在面对大模型应用中的技术挑战(如数据隐私、算力成本)与教育适配难题(如教师适应性培训),孟教授提出“技术融合+伦理规范”的双轨路径。他预测:“未来教育将加速向个性化、多模态方向转型,虚拟助教与智能评估系统将成为课堂标配。未来的教育者,必是善用技术的智能型教师。”
以智启智 | “技术+教育”深度对话
德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人李源院长总结道:“教师是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生成式大模型的应用将为教学创新注入强劲动能。本次培训是德阳教育拥抱智能化的新起点,教师需主动拥抱技术变革,将AI转化为提升教育质量的‘新生产力’,让课堂焕发新活力。”
协办单位德阳外国语学校以一流设施和学术氛围为活动提供坚实保障,并为参会者准备了水果茶歇,让与会者收获AI技术赋能的同时,还享受到暖心的味蕾满足。作为德阳教育改革的先锋阵地,德阳外国语学校坚持以“技术+学术”的理念实现一流的办学品质,始终致力于推动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助力教师拥抱技术变革。
此次培训的圆满举办,既彰显了我校在智能化教育领域的引领担当,也为德阳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我校将持续搭建学习平台,持续深化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融合应用,与全市教育同仁并肩同行,助力教师拥抱技术变革,共同绘就智能时代的教育新蓝图!